沈阳建筑大学与中科院生态所项目研究团队发现:“水泥材料是重要的碳汇。”11月23日,沈阳建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召开重要科研成果发布会,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校长石铁矛教授,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所长姬兰柱研究员、郗凤明研究员做了成果介绍。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出席了发布会。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16家研究机构参与项目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1月21日,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实质性的全球水泥碳化的碳吸收(Substantial global carbon uptake by cement carbonation)”,阐明和量化了水泥材料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吸收,发现水泥材料是重要的碳汇,随着时间推移,近一半的水泥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使用的水泥建筑材料吸收回来。
研究团队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碳化模型方法研究水泥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首次提出了水泥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核算方法,通过将水泥材料分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建设过程中的水泥废弃物和水泥窑灰,分别量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水泥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研究发现,1930-2013年,全球水泥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高达381亿吨,而同期水泥材料二氧化碳吸收量高达165亿吨,即这个时期内43%的水泥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又被使用后的水泥材料吸收回来。
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失踪的碳汇”一直是科学家多年不断探索的重要科学难题,该研究成果对解决这一难题做出了贡献。《自然》杂志评价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碳减排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姬兰柱研究员表示, 2013年全球尺度水泥碳吸收量占包括化石能源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碳排放的2.5%,中国2013年水泥碳吸收量占中国自身碳排放总量的5%。这一结果将对全球和国家碳排放基准值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郗凤明研究员说,水泥碳汇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为碳失汇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碳排放大国,碳排放总量多年居世界第一。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量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石铁矛教授说:“我们的成果将有助于完善当前《IPCC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的不足。”他提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城市更新建设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也为碳汇做出了贡献。要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关注如何利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实现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用于碳捕捉和碳封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吸收的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核证碳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以此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
(转载建大新闻网)